Long long long is too long

Two things are infinite: the universe and human stupidity; and I'm not sure about the universe. 爱因斯坦大叔永远是那么的机智。
无可救药的瑜粉,另外加一个非常非常唯的澄唯。

我有一个脑洞

其实也不能算是什么新鲜的脑洞。大概就是说,三国志里把周瑜去见孙策描述为他们少年时的革命友情。然而我觉得,这并不是全部。

十三四岁的周瑜主动去结交十三四岁的孙策,又把孙家打包带回去,升堂拜母共同有无,如果把董卓加害周珲和孙坚起义兵两个事件联系在一起看,个人觉得这可以理解为周家与孙家缔结盟约。在当时的背景下周景一辈无论谁出面都只会引来更大的灾祸,而周家小盆友跟孙家小盆友交际就不那么惹人注目。表面看是两个半大的小屁孩效仿古人引为至交。两个人可以飞鹰走狗,恐怕也没人会怀疑他们其实在讨论神马超越年龄的宏伟计划。

但不巧的是孙坚不久后战死了。根据周瑜后来的行为来看,他依然认为孙家值得投资,并且说服了周尚让他带领丹阳精兵助孙策打败了刘繇立足江东。虽说可以证明丹阳当时的实际军权在周瑜手里,但是同时说明周尚也认可这个行为。这样大的计划牵扯的乃是周尚甚至周家上下的前途和身家性命,不可能有所隐瞒。也因此孙策看到有了足够的基础能自己搞定,就跟周瑜说可以了,让他领兵回去。因为事关重大,再搞下去就要引起袁大头的强烈不满,事情就不好收场了。三国志里写周瑜跟周尚回袁术身边后假图东归时那一段话非常微妙,“然瑜观术终无所成”,侧面说旁人看来周瑜一开始并没有全盘否定袁术。然鹅当初周家决定勾搭孙家的时候必然已做过排除法,与他们盘根虬结的袁家这一代对他们而言毫无希望,周瑜此时更加确定这一点,便决定要投入最后的那笔资本,也就是他本人。以周瑜短暂的一生来看,他最擅长设计以及执行策略,是一个目标非常明确而且执行力强大的人。周瑜之后江东问鼎天下的机会渺茫就是因为人才虽然不少,但没一个人的格局能比得上他。格局决定战略,在执行上周瑜又是奇正皆善,所以孙策那个惊喜的“吾得卿谐矣”不是什么客套话。中护军一职,也应为主君参谋。

可是当一切良性发展时孙策又意外身故。(其实天下知道此君问题的也不是一两个人,个人觉得周瑜其实也是意料到会有这种意外发生,只是没能料到时间而已,当然这个是纯脑补YY)周瑜非常冷静的将兵赴丧,当别人甚至宗族都摇摆不定时,他毫不犹豫的认定十八岁的孙权是主君。这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决定,然而绝对不是为了少年时代的友谊一时意气。任谁跟好友关系再亲密,也不可能把自己家族的前途拿去赌,要真这么干就智商和人品堪忧了。而如果把东吴看做一个创业公司的话,这事就更有意思了。因为去过创业公司的人都知道,初创公司几乎是不看产品,完全看老板的。孙策死后,周瑜冷静理智又安排妥当,说明他马上就接受了孙权将成为下一任老板的事实。周瑜跟孙家兄弟朝夕相处,他应该早就对这几个小孩有自己的看法了。而且以他断刘备枭雄,关张为虎狼之将足以说明他看人非常准,所以认定孙权是自己能够辅佐的明主,事实也确实如此。个人认为非常有意思的是,张昭作为孙策托孤之臣,对仍然哭哭啼啼的孙权说:“孝廉,此宁哭时焉?”其实他自己对这个嘴上没多少毛的小盆友心里没底,所以有些发急。相对而言,首先对这个小盆友执臣节的周瑜,二话不说用自己的行动替孙权建立了主君的威严,然后又用讨山越、战黄祖、拒质子乃至后来的赤壁和江陵之战一步一步的把孙权塑造成了后来的东吴大帝。废话了一大堆,脑洞就是说与其说周瑜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少年意气,更不如说是一个长久的计划,扶持孙家。孙家的两任家主也都没有让周瑜失望。尤其是权君,两个人互相成就了对方。乃至于周瑜死去多年,孙权依然让自己的长子聘了周瑜的女儿为正妻,周循娶了大虎,周胤也娶的宗室女。

最后YY一下,周家出了周兴这样以善历法被记载于后汉书的人物,我可以推导出历法也当属周家家学之一。而历法虽属天文,古代也是用来问卦国家大事的,周瑜说服鲁肃时也引用了先哲秘闻这样的玄幻说辞,感觉私底下一定是算过的。所以他认定的是孙家,而不是孙坚或者孙策这样具体的某一个人。好吧,这是一个奇葩的脑洞。

评论(11)
热度(9)

© Long long long is too long | Powered by LOFTER